近年來,汊河鎮堅持把黨的建設貫穿于基層治理的全方面和全過程,充分釋放基層黨組織的黏合力、撬動力、影響力,推動重心下移、資源下沉、保障下傾,凝聚起基層治理的強大合力,激活了治理創新的一池春水。
靶向施治、讓基層黨組織“強”起來。2021年12月,17個村(社區)完成換屆選舉,101名政治過硬、本領過硬、作風過硬的村(社區)“兩委”成員走上鄉村振興的舞臺,成為基層百姓的“當家人”。為實現基層善治,壯大干部隊伍,汊河鎮通過微信公眾號廣泛招聘鄉村振興、綜治、計生服務等人才,結合實際出臺《激勵村社干部干事創業辦法》,為?萍耙陨蠈W歷干部發放生活補助,開辦“蹲苗育才”講壇,打出“選、育、管、勵”組合拳。在此基礎上,推行“百分制”考核,將基層黨組織建設各項要求量化成具體的“積分”項目,通過實時更新、公開晾曬、動態排名,推動黨支部在規范化建設上“得高分”。
數字賦能、讓黨建資源“融”起來。抓住數字化發展機遇,汊河鎮整合了鎮村社兩級以及各職能部門治理資源,打造了社會治理云平臺,構建了橫向聯動職能部門、縱向貫通全鎮17個村社區的“1+17+N”集成指揮體系,網格員下沉網格將收集到的群眾訴求、治安隱患、民生服務以及發現的城市管理問題通過手機端網格要素通APP及時上報,平臺中心第一時間分派至各相關職能部門,實現信息匯聚--分派處置--跟蹤監督,形成事件處理“閉環”。與此同時,聚焦“網格聚力 數字賦能”黨建項目,依靠龐大的網格員力量,深入大街小巷收集社情民意,汊河新城微信公眾號“為民辦實事”群眾點單功能將于3月初正式上線,打通為民辦事最后一米,真正讓群眾少跑腿。
建好陣地、讓黨組織服務“實”起來。黨建陣地只有建在群眾需要的地方,黨組織服務才能發揮得更加充分。自黃牌村把安置門面房改造成“鄰里中心”和“紅色茶館”后,這里就成了附近村民最常來、最愛來的地方,常態化開展的紅色電影、戲曲天地、評書議事等系列活動,讓這里成了其樂融融的“睦鄰家園”。以黃牌村為起點,汊河鎮靈活利用農村閑置房屋,將黨建陣地建到農家庭院、小區樓棟、田間地頭,讓周圍百姓遛彎間就能到達,目前已建成投用6個。
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蜘蛛词>|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 <文本链>